(资料图)
财新5月中国制造业PMI(采购经理指数)较前值回升1.4个百分点报50.9,时隔两个月重返扩张区间。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介绍,尽管数据改善率轻微,但仍超疫情后均值水平,企业采购和补库存也较积极。分析称,制造业供需两端的小幅扩张,以及供应链的进一步恢复,是财新制造业数据改善的主因。不过,中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,扩大并恢复需求依然重要,下阶段稳增长政策应继续发力。
财新数据显示,中国5月制造业生产加速增长,增速从4月的3个月低点升至去年7月以来新高;当月,新订单量同步增加,增速虽然轻微但仍录近两年来的次高水平。得益于新订单的增长,5月制造商进一步增加采购;与此同时,企业成品库存较4月轻微下降。
成本下降 企业减价回馈客户
财新的调研还显示,5月制造业企业成本压力进一步放缓,平均投入成本连续两个月明显下降。样本企业反映,金属、食品、燃料等众多投入品价格出现回落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,企业普遍选择继续调降产品售价,将节省的成本让利于客户。
另一方面,5月制造业整体用工规模下降,并创2020年2月以来最显著降幅,当月的就业指数降至2020年3月来最低。制造商对未来一年的预期下滑明显。5月制造业信心指数降至2022年11月以来最低。不少企业担心经济不稳定性仍将持续,尤其是海外市场。
财新着重轻工业 更反映消费
国家统计局周三(5月31日)公布5月官方制造业PMI,录得连续两个月低于荣枯线下方,回落至48.8,与财新当月制造业PMI走势存在分歧。申万宏源研报指出,官方PMI样本重工业占比更高,受投资影响大,而财新PMI轻工业占比更高,更直接反映消费,而5月经济表现是基建退坡、消费企稳的格局,所以导致分化,实际上剔除钢铁PMI影响,5月官方PMI也好于4月。
申万宏源宏观研究部负责人王胜认为,前期被压制的需求在一季度集中释放后,经济环比动能从4月开始边际走软,并对PMI带来影响,中期看“经济内需修复仍有一定空间”。
市场仍面对需求不足挑战
中金公司宏观首席分析师张文朗表示,“需求不足”仍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核心矛盾。他相信,在积压订单支撑效应进一步消退环境中,新增的外需和内需整体可能偏弱,6月PMI或仍偏弱,后续重点关注是否有进一步支撑政策出台,以对冲偏弱的内生性需求。王喆的分析亦指,5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冷热不均。一方面市场供求大幅改善,企业采购和补库亦较为积极;另一方面是就业恶化、价格水平下跌,以及乐观预期淡化。这种分歧反映出目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、市场主体信心不强。他认为,通过积极财政政策稳定就业、增加收入、改善预期应是政策优先选项。